豆娘.jpg

今天下午還是下了雨,難道是我把基隆的雨帶到南庄了嗎?打從一年前要開始蓋屋就開始三不五時下雨,這一年可說是四年來雨最多的一年。

除草累了在生態池邊看豆娘在交配,從來不知道牠們是尾巴貼著頭的。

上綱查了一下交尾的圖片,怎麼全部都是愛心形狀,和我在山上看的不同?錄了一下影片 https://youtu.be/Fz_pBuRpKdA

以下文章分享來自此網站連結 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77810

兩兩相對,永結同「心」

乍看之下,交尾中的豆娘,彼此身體的「末端」,跟另一方身體的「前半段」是連接在一起的。想想看,這樣的動作,有沒有可能出現在別種生物上?看起來好像不是那麼常見。為什麼豆娘總是以這樣的姿態呈現,而不同於昆蟲常見的「尾對尾」的交尾動作呢?

當中奧秘,在於牠們的身體構造。豆娘細長的腹部一般由10個體節所組成,雌蟲、雄蟲在腹部末端皆長有生殖器;然而,雄蟲的腹部前端(第2~3節)具有一用做交尾用途的「交尾器」構造。交尾時,雄蟲會用腹部末端鉤狀特有的「攫握器」(或稱肛附器」)抓住雌蟲胸部(前胸,頭部後方),雌蟲再接著彎曲腹部,將生殖器與雄蟲的交尾器相連,便形成了如此的心形姿態。稍微注意看看,一對交尾中的豆娘裡,貌似「頸子被揪住」的那一方,便是雌蟲了。而與豆娘有近親關係的蜻蜓,在交尾時也是採取類似的姿態。

不過,畢竟雄蟲真正用於產生精子的生殖器,其實位在腹部末端(生殖孔開口在第9節後方)。因此,在交尾之前,雄蟲必須先找機會彎曲身體,將自己的腹部末端與交尾器短暫相接,讓精子送入交尾器,才能夠與雌蟲交配。

新婚甜蜜蜜,交尾後也不分開?

許多豆娘在交尾完後仍不分開,雄蟲仍舊緊繫著伴侶,於是能讓人見到雙雙連結在一起飛行的景象。接著,牠們會以連結著的狀態進行產卵。這是因為,「當事人」為了避免其他的雄性前來糾纏伴侶,並確保雌蟲產下自己後代的目的。於是,雄蟲會「揪住」雌蟲,來到水邊產卵。不過並非所有種類的豆娘都會這麼做,也有單獨進行產卵,而雄蟲不會加以守衛的種類。

屋瓦.jpg

沒有跳色的瓦看起來的確沒有那麼活潑,沒辨法,無法兩全其美

小煙囪.jpg

arrow
arrow

    Sp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